中国移动收入破万亿大关 全力推动“AI+”行动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4-03-22 11:01来源:新华网

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(记者 孙云龙)3月21日,中国移动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,公司收入突破万亿大关、利润再创历史新高。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0,093 亿元(以下无特别说明均为人民币),同比增长 7.7%,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,635 亿元,同比增长 6.3%,高于行业平均增幅。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,318 亿元,同比增长 5.0%,利润规模创历史新高,净资产收益率持续保持稳定,盈利能力继续保持一流水平。

截至2023 年底,公司移动客户总数达到 9.91 亿户,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到 2.98 亿户;总连接数达到 33.5 亿,净增 4.1 亿。CHBN全面增长,HBN 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 43.2%,同比提升 3.4 个百分点。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2,538 亿元,同比增长 22.2%,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提升至 29.4%。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,收入增长“第二曲线”价值贡献进一步凸显。

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

中国移动不断夯实数智化转型底座。“双千兆”保持领先。累计开通5G基站超194万个,千兆宽带覆盖住户达到3.9亿户。部署规模最大RedCap商用网络,成功打造首个5G新通话网络,有序推进5G-A新技术方案研究和试验,加速产业成熟。

中国移动算力网络持续引领。初步建成技术和规模全面领先的全国性算力网络,数据中心能力覆盖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全部枢纽节点,通用算力规模达到8 EFLOPS。呼和浩特超大规模单体智算中心和11省12个智算中心区域节点启动建设,“N+X” 多层级、全覆盖智算能力布局加快形成,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.1 EFLOPS。

此外,中国移动积极推进算网应用,取得良好成效。“天穹”算网大脑全网试商用,支持东数西算、智算超算、数据快递等115种算网业务;发布“百川”算力并网平台,纳管10余家厂商超3.3 EFLOPS社会算力,“算龙头”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商业化运营蓄势待发。

公司能力中台规模发展。上台能力规模达到1133项,年度累计调用量达到5807亿次。打造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,发布数联网平台及数据接入一体机“数联猫”。数据治理获得DCMM五级认证。

科技创新全面起势

作为央企、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中国移动升级“一体五环” 科创体系,启动实施“BASIC6” 科创计划,更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创新成果不断涌现。

网络技术引领行业发展。牵头 5G-A 国际标准60项,位居运营商首位;6G创新成果数量稳居运营商第一阵营。成功研制国内首款可重构 5G射频收发芯片“破风 8676”, “中国移动01星”、“‘星核’验证星”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。推动算力网络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方向,联合研制首条1.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。

数智关键能力突破提升。发布“九天·众擎”基座大模型,推出客服、政务、网络、企业通话、川流出行等 5 款行业大模型;建立梧桐大数据分布式协同计算平台,在政务、应急、反诈等领域的应用服务更加广泛;布局6G、算网内生安全、量子通信等新兴安全技术。

全力推动“AI+”行动加快突破

“人工智能+”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先行者,中国移动已经沉淀智能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视觉、智能分析等450余项AI能力,赋能智慧政务、智慧客服、智慧城市等应用超900项,汇聚产业伙伴、科技企业、高校院所等超18万开发者,在AI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均取得突破。

下一步,公司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,着力打造“模型即服务”,向千行百业提供软硬结合的“AI算力+大模型”服务;构建AI 产品族,推动移动云盘、视频彩铃、5G 新通话等产品AI化升级;拓展行业AI 应用,推动医疗、教育、制造、能源、交通等热点行业AI 应用突破。

财报显示,中国移动2023年资本开支完成1803亿元,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下降1.9个百分点,为20.9%。2024年公司预计资本开支约为1730亿元,较2023年下降4.0%,资本开支占收比预计降至20%以下。

预计到2024年底,中国移动将累计开通5G基站235万站,并实现重点城市的三载波聚合商用,全国所有县城以上区域RedCap连续覆盖;智算规模超17 EFLOPS,确保行业领先。

中国移动努力提升股东回报。2023年派息率为71%,向全体股东派发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.40港元,连同已派发的中期股息,全年股息合计每股4.83港元,较2022年增长9.5%。董事会表示,从2024年起,三年内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逐步提升至当年股东应占利润的75%以上,力争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。


首页          关于专委会         CMCA动态          专委会动态          标准规范          认证服务          委员服务          联系我们